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:晋平公对师旷说自己已经老了,想要学习,恐怕已经晚了。师旷却笑笑说:“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?”平公不解。师旷又说:“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,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;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,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;晚年的时候学习,好比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。蜡烛的光虽然微弱,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相比,哪个好呢?”平公赞道:“讲得好啊!”
晋平公秉烛而学的故事我每每读起,都颇受教益,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启示我们要终身学习。
怎样才能做到终身学习呢?
首先,要在自己功成名就时继续学习。人们获得成功后,就分为了两类人。一类满足了,为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成功而沾沾自喜,从此裹足不前。这样的人,终会被后来者居其上的。另一类人,不骄不躁,继续学习,是自己达到一个又一个巅峰。著名书画大家齐白石在晚年毫不懈怠,始终钻研学画,到了“不知老之将至”的境界。有一天,儿子竟看到他在做只有书画入门者才做的事——描红。齐白石见儿子一脸讶异,解释道:“那日我看了自己年轻时的画,现在的我比之那时真的自愧弗如。所以,才要学。不学,真的是会退步的。”多么明智的醒悟!当一个人创造了一个奇迹时,不要自傲,不妨学着之前的样子,日日学,年年学,终身学,说不定就会创造一个更大的奇迹。
其次,要在自己际遇坎坷的时候学习。当遇到坎坷时,有些人会一蹶不振,终日颓废。但还有一类人,他们攀登不止,硬是在荆棘林中走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。周文王被囚,完善《周易》;孔子困于陈蔡,撰写《春秋》;屈原被放逐,写下《离骚》;左丘双目失明,而有《国语》;孙膑受膑刑,著成旷世兵书;吕不韦遭流放,编有《吕氏春秋》;韩非被秦囚禁,写出《说难》《孤愤》……这些历经艰辛的人,在自己最坎坷的时候,没有怨天尤人,而是愈挫愈奋,苦志求学。我想,倘若受困终身,他们也还会终身学习。
第三,要在自己失败的时候学习。为何有人会庸庸碌碌呢?最大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没有学,而是在于他们把一时的失败当做一世的失败,就再也没有信心学下去了。过去,我连续两次考试名落孙山。几乎快要放弃的时候,班主任找到了我,他说:“一个人要想成功,就得终身学习,而要终身学习就必须学会在失败时坦然接受,及时反省,迅速调整。”于是,我整顿好心情,发奋图强,终于,我成功了。是啊,要想终身学习,就必须要学会在失败时学习。
总而言之,一个人若要终身学习,就必须无论何时,何地,何种情况,都得坚持下去。
终身学习,就难在终身。大千世界,我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,想要终身下去,确实很难。但在这个日新月异、科技高速进步的时代,不终身学习就只能被无情地淘汰。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,而是不懂得终身学习的人。
最后,请允许我用一句俗语来结尾:“活到老,学到老。”——学无止境。